目前,骨密度除可诊断骨质疏松症之外,还可用于临床药效观察和流行病学调查,在预测骨质疏松性骨折方面有显著的优越性。

如何测定骨密度
在临床上,骨密度常见的检测方法有X线、超声、双能X线、定量CT等方法。X线、超声这两种骨密度检测方法是最常见的,操作简单,但是只能粗略检测出骨密度值,不是十分精准。双能X线是测量骨密度的“金标准”。
如何看懂测试结果
骨密度的检查结果通常报告为T值和Z值,T值用于表示绝经后妇女和大于50岁男性的骨密度水平。对于儿童、绝经前妇女以及小于50岁的男性,其骨密度水平建议用Z值表示。
无论T值还是Z值,越小则表示骨折的风险越高。依据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标准,T值≥-1属于正常范围,-1至-2.5属于骨量低下,≤-2.5为骨质疏松。骨量低下是骨质疏松的前奏,必要时同样需要药物干预。
骨质疏松会引起疼痛
骨质疏松会引起疼痛,可引起各种不同类型的疼痛,如肌肉疼痛、骨骼疼痛、关节疼痛、神经疼痛,甚至还有韧带和肌腱疼痛。所以,对于老年人出现不明原因疼痛时,一定要考虑到骨质质疏症的问题。